查看原文
其他

【世界读书日】我们为什么要读书?


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

世界读书日

4.23


你阅读了吗

很多东西,眼睛看不到,读书可以;脚步不能丈量,读书可以;身体无法抵达,读书也可以。读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明白世界、看清自己。无论是驱赶迷茫,还是对抗平庸,读书都是最简单最实用的方法。静下心来读书,它会一点一滴地滋养你、改变你。


世界读书日全称“世界图书与版权日”,又称“世界图书日”。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,最后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5年确立。其设立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,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、文化、科学、思想大师们,保护人类共有的知识产权。


我们为什么要读书?读书的意义究竟是什么?这是一个亘古长存而又历久弥新的问题。正如在山河破碎、家国存亡的时代,读书是为了求索救国良方;而在一穷二白、百废待兴的年代,读书是为了改天换地,矢志报国。而在今天,读书更是为了勇担重任,不负韶华,更不负先辈的期待。

 

让我们跟随着时代的脚步,来看看那些先烈伟人们是如何看待读书的吧!


01

毛泽东

毛泽东同志常说:“饭可以一日不吃,觉可以一日不睡,书不可以一日不读。”他认为,“有了学问,好比站在山上,可以看到很远很多东西。没有学问,如在暗沟里走路,摸索不着,那会苦煞人。”

他在针对干部学习中存在的“工作忙”“看不懂”两大问题,巧用木匠“钉钉子”“钻木头”的原理,生动形象地进行了阐述和动员

毛泽东说:“在忙的中间,想一个法子,叫做‘挤’,用‘挤’来对付忙。好比木匠师傅钉一个钉子到木头上,就可以挂衣裳了,这就是木匠向木头一‘挤’,木头让了步,才成功的。自从木头让步以来,多少木头钉上钉子,把看不见的纤维细孔,‘挤’出这样大的窟窿来,可见‘挤’是一个好办法。”

对于“看不懂”的问题,要像木匠“钻木头”那样“钻”进去。毛泽东说:“看不懂也有一个办法,叫做‘钻’,如木匠钻木头一样地‘钻’进去。”

毛泽东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,也是“挤”和“钻”读书学习的一生。而这种活到老、“挤”到老、“钻”到老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。


02

周恩来

从立下“为了中华之崛起”而读书的远大志向,到坚持“加紧学习”“活到老,学到老,改造到老”的修养要求,再到弘扬“向群众学习”“向书本学习”“在实际斗争中学习”的优良学风,周恩来为我们树立了重视读书、勤奋学习的光辉榜样。

周恩来说:“人不是生而知之,而是学而知之。中国这句古话很有道理。我们现在要更进一步,要活老,学到老,做到老,改到老。学然后知不足,越学就越感到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太多了,知道的东西太少了。”

周恩来的一生,正是勤奋学习的一生。无论是在革命年代,还是在建设时期,他在繁重的工作中,始终坚持学习,挤时间读书。


03

朱德

青年时期,朱德熟读经书,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心,形成了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。在国家和民族遭受前所未有的苦难之际,他接受了“读书不忘救国”的思想,表达了“祖国安危人有责,冲天壮志付飞鹏”的远大志向,开始苦苦思索和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。在教育救国失败之后,朱德立下“志士恨无穷,孤身走西东。投笔从戎去,刷新旧国风”的誓言,他远赴昆明云南陆军讲武堂求学。其间,他阅读《民报》《警世钟》《革命军》等革命刊物,接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。他加入了中国同盟会,组织五华社,主张奋发互励,富国强兵,拯救中华民族的危亡。    

1922年,朱德拒绝高官厚禄,远赴马克思的故乡德国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从此走上革命道路,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共产主义崇高事业。    

在之后的革命战争年代,无论风云变幻,朱德都勤学不辍,努力为党服好务,为人民谋幸福。新中国成立以后,朱德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之中,坚持学习,不断寻找“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”道路。1975年初,他在89岁高龄时亲笔写下“革命到底”的条幅,并且强调,“我们一定要刻苦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、毛泽东思想,勤勤恳恳地努力工作,完成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。” 


END


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2022年度十佳班级体风采展示视频(一)

交运学院优化异地同步课堂助力援藏工作

“青春礼献二十大,强国有我新征程”2022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本科生十佳班集体答辩

齐心协力,定过四级 [四级训练营开课了!]

扫码关注我们

文-来源于网络

图-央视新闻、人民日报

排版-运营组-静不若处子

封面-视觉组-王露露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